本报道历时两个月走访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,通过交通卡互通、产业链重构、医保结算等12个民生切口,解析世界级城市群的生长密码。


上海品茶工作室
【区域经济记者 张明】在昆山花桥地铁站,早高峰的人流中既有前往陆家嘴的金融从业者,也有奔向苏州工业园区的工程师。这个日均客流超8万的枢纽站,正成为"上海-苏州"双城生活的缩影。最新数据显示,长三角"跨省通办"事项已达148项,异地门诊结算突破800万人次/年。

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里,上海交大毕业的博士陈岩正在调试设备。他的团队研发的抗癌药物,原料来自泰州医药城,临床试验在上海三甲医院。"就像拼乐高",这位35岁的创业者说,"每个城市都有不可替代的模块"。这种产业协作已形成规模效应:2024年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占全国58%,其中近七成企业存在跨区域合作关系。

最具突破性的是制度创新的"破壁"效应。青浦、吴江、嘉善三地联合成立的"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",已实现规划管理、土地管理、要素流动等8个方面制度统一。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李俊透露:"我们正在探索跨省市财税分享机制,这在国际都市圈发展中尚无先例。"

(全文共计3872字,含区域产业地图6幅、跨城通勤数据分析8组、典型案例访谈15篇)
上海龙凤419自荐